Single Image
大多数鸟类的近亲都接近了动力飞行的潜力,但很少有人越过它的门槛

鸟类与近亲的演化历史一直不明确,使我们难以深入了解兽脚类恐龙的早期飞行能力,而这类恐龙中包括了鸟类。为了解开这个疑团,一个由港大地球科学系助理教授(研究)文嘉棋博士(地球及行星科学部古脊椎动物实验室)带领、并和其前博士后研究员裴睿博士(现为北京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教授)共同发表的研究,更新了鸟类和近亲的演化树,重构了其驱动飞行潜能的演化过程,并发现这能力曾独立进化至少三次。很多鸟类近亲的祖先具有和进化飞行动力接近的潜能,显示出牠们在这之前曾广泛地进行拍翼实验。这个来自五个国家的十人研究团队,近日在权威学术期刊《现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 发表这项研究。

裴博士表示:「我们的演化树支持了驰龙科(盗龙)和伤齿龙科兽脚类恐龙是鸟类最近亲的传统观念。它也支持了具争议性的近鸟龙类兽脚类恐龙是最早的鸟类。」利用这个新的演化树,研究团队通过运用现代鸟类飞行的知识,重构了似鸟兽脚类恐龙的飞行能力演化过程。团队发现飞行潜能曾在兽脚类独立进化至少三次:一次在鸟类,两次在驰龙类。文博士续说:「之前的研究显示,某些驰龙类有滑翔飞行的能力,而我们发现驰龙类中有至少两个驱动飞行潜能的起源,这令人非常兴奋。」最关键的是团队发现很多鸟类近亲的祖先其实已经十分接近进化出驱动飞行潜能的门坎,「这显示兽脚类恐龙在进化出飞行能力前,曾广泛地试验羽翼的用途,推翻了认为只有某个群组曾进行此实验的观念。」文博士补充。

此论文为古脊椎动物实验室对于早期鸟类和其近亲演化的最新研究(见补充资料)。提到未来的计划,文嘉棋博士表示:「我们研究了兽脚类在进化出飞行能力之前和初期的功能分布。之后,我们计划针对研究拥有驱动飞行潜能的驰龙类和早期鸟类,了解牠们如何和为甚么进行飞行。」

论文已在《现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 发表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60982220309994

观看有关上述研究的影片:https://youtu.be/PVzF71t6JSI

观看影片的简短版:https://youtu.be/YgUe8HdCOFw

相片下载:https://www.scifac.hku.hk/press

 

补充资料:

1. 古代鸟类初生时能够自行活动(2019年 3月):https://www.hku.hk/press/press-releases/detail/c_19256.html

2. 港大崭新激光技术揭示最早发现的羽毛化石并不属于始祖鸟(2019年2月):https://www.hku.hk/press/press-releases/detail/c_19063.html

3. 港大恐龙学者发现新品种拥有飞行相关羽毛的似鸟恐龙 –滕氏嘉年华龙(2017年 5月):https://www.hku.hk/press/c_news_detail_16295.html

4. 港大古生物学家利用新技术准确重塑恐龙身体轮廓 带羽毛恐龙真貌首次展现 (2017年 3月):https://www.hku.hk/press/press-releases/detail/c_15989.html

5. 科学家揭示恐龙如何能摆动其尾羽(2013年 5月):https://www.hku.hk/press/press-releases/detail/c_9693.html

来源:https://www.hku.hk/press/c_news_detail_21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