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gle Image
HKUMed 发现急性 SARS-CoV-2 感染会损害人体免疫防御:对病毒传播、疾病严重程度和疫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来自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港大医学院)艾滋病研究所、微生物学系和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与玛丽医院、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以及玛嘉烈医院的医护团队合作,在香港开展并完成了一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或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2型)急性期感染(即感染后三周内)过程中人体免疫反应的研究。经研究17名急性感染病人和24名康复病人,并比对未有患病人士的临床样本后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急性感染削弱了具有重要免疫功能的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使病毒能逃避宿主的先天性及适应性免疫防御系统,以致病毒能更有效传播及加重病情。研究成果已于国际著名期刊《免疫》(Immunity)上发表。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大流行已在全球造成超过1,700 万人受感染,然而关于人体免疫反应为何不足以控制病毒早期传播和病情发展的机制尚不清楚。是项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急性感染能显著减少多种免疫细胞的数量,包括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单核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此外,树突状细胞的功能亦被破坏,重症病人中传统树突细胞(cDC) 和浆状树突细胞(pDC)之间的比例显著上调。在病人出现症状的首三周内,除了出现淋巴细胞减少症外,尽管中和抗体快速并大量产生,然而病毒受体结合区域(RBD)和核壳蛋白(NP)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出现明显滞后。而这种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更多的是辅助性T 细胞(CD4)而非杀伤性T细胞(CD8)。此研究表明,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急性期,功能受损的树突状细胞, 加上时序颠倒的强抗体、弱CD8 T细胞免疫反应,可能是导致急性2019冠状病毒病的重要病理机制,同时亦对研发疫苗有重要指导意义。

是次研究的联合通讯作者港大医学院微生物学系传染病学讲座教授、霍英东基金教授(传染病学)袁国勇教授指出,「研究反映,使用干扰素β-1b等抗病毒或增强免疫能力的药物,以加速启动免疫反应,是降低2019冠状病毒病发病率和致命率的重要手段。」

领导是次研究的港大医学院微生物学系教授兼艾滋病研究所所长陈志伟教授解释,「研发2019冠状病毒病疫苗的最大困难是尚不清楚与免疫保护相关的机制。换言之,我们不了解疫苗诱导怎样的免疫反应是保护个体所需的元素,因此我们旨在从受感染的病人中寻找答案。我们在之前的研究中发现,与轻度症状病人比较,理应杀死病毒的中和抗体反而在加护病房留医的重症病人中找到更高的含量。我们在是项研究进一步阐明了功能失调的树突状细胞可能是导致杀伤性T细胞反应滞后的原因,而杀伤性T细胞反应对消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细胞而言至关重要。为此,有效的疫苗应该是通过诱导平衡的抗体和杀伤性T细胞免疫反应,来保护人体。」

陈教授与其研究团队基于以上前期研究的理念,已经研发出两种有助预防2019冠状病毒病的疫苗,并已进入获质量保证、即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大批量生产阶段,以便接下来应用于人体试验。

关于研究团队

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包括港大医学院艾滋病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周润宏博士、黄亦骏博士、研究助理教授刘利、博士生周标,以及微生物学系临床副教授杜启泓医生为该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研究由港大医学院微生物学系教授兼艾滋病研究所所长陈志伟教授、港大医学院微生物学系传染病学讲座教授、霍英东基金教授(传染病学)袁国勇教授领导,并与内科学系临床教授兼传染病科主任、列汝俭列黄瑞容基金教授(健康科学教育学)孔繁毅教授合作。

是项研究获香港的研究资助局主题研究计划(T11-706/18-N)和香港特别行政区食物及卫生局医疗卫生研究基金(COVID190123)资助。

关于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艾滋病研究所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艾滋病研究所成立于2007年,长期在艾滋病毒及艾滋病教育和研究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目前,港大医学院艾滋病研究所正为生物医学学士学位课程中的「感染与免疫」课程提供教学,并主持香港免疫学会的工作。 港大医学院艾滋病研究所亦主持领导由香港研究资助局资助的主题研究计划《HIV-1疫苗和治愈研究》。港大医学院艾滋病研究所透过其研究和宣传,在改善艾滋病群体和个人健康,以助抵抗艾滋病方面作出重要贡献,这些贡献令该研究所于2019年度分别获得香港大学大学层面的「卓越知识交流奖」及李嘉诚医学院层面的「知识交流奖」两项奖项。

为促进知识交流,港大医学院艾滋病研究所的研究工作可通过以下连结浏览:https://www.med.hku.hk/aidsinst/

来源:https://www.hku.hk/press/press-releases/detail/c_21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