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gle Image
九位港大青年科学家获颁2021年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家基金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1年度「优秀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刚公布结果,在港澳区25个名额中,香港大学(港大)有9个项目获选,连续第三年在所有院校中有最多年青学者获奖。

「优秀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自2019年起开放给香港及澳门八间大学的年青学者申请,男性未满38周岁和女性未满40周岁的年青科学家均可申请,旨在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优秀成绩的青年学者,在其自选的研究方向上进一步开展创新研究,以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人才。

优秀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港澳)获选的港大学者,每人获人民币160万元资助金额,直接「过河」在香港作研究经费,资助期限三年。

 

九位港大学者为:

李嘉诚医学院

微生物学系助理教授朱轩博士

 

理学院 物理学系副教授李晓菁博士

物理学系助理教授戴丽心博士

化学系助理教授刘俊治博士

生物科学学院助理教授郑超固博士

生物科学学院助理教授Dr Louise Amy Ashton

 

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系副教授黄志毅博士

电机电子工程系助理教授王中锐博士

电机电子工程系助理教授李灿博士

 

研究项目简介:

朱轩博士

李嘉诚医学院微生物学系助理教授

研究项目:冠状病毒

朱博士致力冠状病毒研究,针对高致病性冠状病毒的多个方面作出突出贡献。本研究拟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深入解析新冠病毒和跨膜蛋白酶及细胞表面因子的相互作用,以揭示新冠病毒高效传播的基础原因。 探索这个关键问题对解释新冠病毒大流行有重大科学意义,并针对其传播和复制提供全新思路及靶点。

 

李晓菁博士

理学院物理学系副教授

研究项目:放射性核束物理

李博士主要从事实验核物理研究以及相关大规模探测器数组、电子学与获取系统的研发。本项目计划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和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分别开展两项实验研究: A) 极端丰质子核23Si同位旋对称性破,B)双幻核100Sn结构, 从而取得国际一流的研究成果。

 

戴丽心博士

理学院物理学系助理教授

研究项目:天体物理及天文

戴博士一直致力于对潮汐力瓦解恒星事件(TDE)的研究,并将在已作出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TDE研究领域的发展,致力于把工作推广到研究其他黑洞吸积天体现象以及大质量黑洞与星系的共同演化等方面。

 

刘俊治博士

理学院化学系助理教授

研究项目:精准合成含有非六元环拓扑结构的纳米石墨烯分子 刘博士以分子设计和合成化学为基础,一直致力于纳米石墨烯结构的精准合成及其物化性质的研究。

 

郑超固博士

理学院生物科学学院助理教授

研究项目:发育神经生物学

郑博士以秀丽线虫的触觉感受神经元为模型,研究神经分化的遗传基础。本项目以触觉神经回路为模型,研究化学突触和电突触形成的机制,探索电突触建立的"连接蛋白密码",并研究发育中神经回路的重塑。预期结果对理解神经网络的建立有重要意义。

 

Dr Louise Amy Ashton

理学院生物科学学院助理教授

研究项目:昆虫对热带雨林环境变化的反应

本项目依托历史数据,对澳大利亚亚热带雨林的生物多样性进行重调查,回答昆虫种群和多样性是否降低的热点问题,同时加深我们对生态系统和功能如何受到气候变化的理解。

 

黄志毅博士

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副教授

研究项目:不确定信息下的优化问题

黄博士所研究的是理论计算机科学中不确定信息下的优化问题,主要包括在线算法和算法博弈论两个方向。本项目拟对算法博弈论采样复杂度方向的三个开放性问题进行攻关。

 

王中锐博士

工程学院电机电子工程系助理教授

研究项目:忆阻器

王博士的主要学术工作围绕在基于忆阻器的类脑计算(包括神经形态计算和机器学习)。 他拟通过硬件软件联合设计实现基于忆阻器的脉冲神经网络来处理脑电图。

 

李灿博士

工程学院电机电子工程系助理教授

研究项目:神经形态芯片

在本项目中,李博士拟通过软硬件协同优化、纯模拟及异步电路设计解决该系统中剩余瓶颈问题。他并计划进一步研究感测集成的异构计算系统,展示在可穿戴计算和量子感测中的系统级应用。

来源:https://www.hku.hk/press/press-releases/detail/c_23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