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gle Image
香港大学地质学家赵国春教授当选为促进发展中国家科学发展的世界科学院院士

发展中国家世界科学院(The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 TWAS)刚公布的2021年院士名单中,香港大学(港大)理学院地球及行星科学研究部及地球科学系讲座教授赵国春,因着其对地球科学和对发展中国家的的卓越贡献,荣获院士衔。今年全球有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共35位科学家获选为院士。赵教授是天文、太空和地球科学范畴新增3名院士中唯一的中国学者。

赵教授多年来专注研究前寒武纪地质和超大陆演化,他对于获得殊荣深感荣幸说:「被选为发展中国家世界科学院院士,是国际同侪对我在科学成就和对促进发展中国家科研贡献的肯定,我要感谢香港大学、西北大学(西安)、香港研究资助局(RGC)和中国自然基金委员会(NSFC)多年来对我的支持,也要感谢合作伙伴和科研团队多年来与我一起努力工作。」

赵教授是继支志明教授和任咏华教授第三位现任港大理学院学者获选世界科学院院士,理学院院长艾宏思教授对此感到非常欣喜:「我非常高兴见证赵教授获得国际殊荣,以表扬他在其学术范畴内的杰出建树,这是他持之以恒地追求卓越学术知识的最佳左证,也印证了港大理学院的影响力以及在国际上的研究地位。」

有关赵国春教授

赵国春教授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9),1985年和1988年在长春地质学院(现已并入吉林大学)分别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 2000年在澳洲Curtin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在是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和西北大学地质系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主要从事变质岩石学、前寒武纪地质学和超大陆研究,其主要科学成就包括于中国华北发现的两条19.5-1.85亿年碰撞造山带;最早提出20-18亿年碰撞事件导致全球超大陆形成;提出Pangea超大陆东亚重建新方案。据科学引文索网(Web of Science)所显示,赵教授所发表的350余篇学术论文引用次数高达42,000余次 (H-index = 115),在全球4,258名高被引(首 1%)地质学家中排名第40位。赵教授获得许多科研奖项和荣誉,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获奖人;2014)、美国地质学会会士(2014)、汤普森-路透社高被引学者(2014-2020)、香港大学杰出研究奖(2016)、第29届Khwarizmi国际奖(一等奖)(2016)、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017)、千人计划短期项目专家(2017),世界科学院TWAS奖(2018)等。赵教授目前任国际地学主流刊物Precambrian Research主编。

有关世界科学院

世界科学院成立于1983年,是非政府、非政治和非营利性的国际科学组织,致力于支持和推动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卓越科学研究计划,并促进各国科学家的交流。迄今为止,全球共有1,302人获选为院士,分布在天文、太空和地球科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农业科学、医学及工程科学等研究领域。2021年度其新增院士名单见于以下网址: https://twas.org/article/twas-elects-35-new-twas-fellows

相片下载:https://www.scifac.hku.hk/press

来源:https://www.hku.hk/press/press-releases/detail/c_22182.html